虽然被神龙说了自己父爱过剩, 但现在的重点显然就不是父爱的问题,而是要如何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安史之乱,让有由盛转衰的大唐重新振作起来。
于是李世民表面上欣然应允了史思明的投降书, 并亲自写信过去安抚史思明, 还给予了较为丰厚的归顺赏赐。
当然也有画大饼的行为, 那就是鼓励史思明跟着一起剿灭安禄山反叛势力, 若是能将安禄山杀死, 那升官加爵封侯拜相都将不是梦想。
不知道史思明是不是真的被成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反正后续史思明上阵杀敌也很是勇猛, 屡建战功。
就在这样的唐军猛烈推进下,安禄山很快就退到了范阳死守。
可因为李世民给予极大的投降赏赐,甚至还昭告天下责骂安禄山为乱臣贼子, 人人得而诛之, 还亲自出面来对范阳镇的城中所有人招降。
而且原本应当是乾元元年才暂降唐廷的史思明也被唐太宗李世民给宣到阵前, 用以当招降的诱饵。
事实证明, 史思明被李世民授河北节度使、骏义郡王, 确实就是一件极为诱人的事情。
青龙皱着眉把史思明给从头打量到脚,觉得这个人的精气神和此前所见根本不一样“史思明可是归顺大唐之后很快就又反叛出去,但一方面是他自己对归义郡王这个名号的不满,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直受到唐肃宗猜忌,因而才起兵再次叛乱, 攻破魏州, 并自称大圣周王, 年号应天。”
“但好像现在的史思明跟以前的不太一样, 看起来好像很忠心的样子,所以他到底会不会再次叛乱”
青龙摸着下巴说道,还想要和金龙凤凰来猜一句, 然后就得到金龙和凤凰的一句无聊回答。
青龙“”
没有同僚跟着一起玩,青龙也失了兴致,随后看着史思明感叹道“看来不管是一凤,还是金龙凤凰,都觉得你不会再次叛乱,这可是寄予厚望啊崒干啊崒干,你可不要再做错事了,否则谁也救不了你。”
史思明这边的麻烦和隐患只在李世民的几次柔中带刚的推心置腹下给解决掉,而接下来就是范阳镇里的安禄山。
青龙是最为清楚后续发展的,于是就列了一个必杀名单,不过似乎对李世民来说不太重要。
对此青龙曾感慨说跟对了君王就是感觉超棒“之前我在李隆基那个王八蛋身边,那简直就跟天真单纯的少女所托非人,婚后过去几十年突然就揭露出极为丑陋的真面目,关键这一桩婚姻还狗屎不如,并且还不能和离算是让我彻底明白什么叫遇人不淑”
说到李隆基,青龙立刻就叉着腰对西边的李隆基破口大骂,顺便还问候李隆基何时才会死掉。
“那个糟老头子最好就别来争权夺利,否则十八层地狱我亲自送他下去,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骂完李隆基,青龙又开始夸赞唐太宗李世民,直接就是一大堆甜言蜜语给丢过去,幸好李世民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虽然很感动但也不会失去理智。
而凤凰私底下问青龙是从哪里学来如此之多的阿谀奉承甜言蜜语时,青龙那就是一整个理直气壮,说是跟在李隆基身边,什么样的阿谀奉承之词都听到过。
“只不过李隆基成功被蒙蔽住,我青龙可不会”
凤凰看着青龙那明显变得喜爱听甜言蜜语和会讲阿谀奉承之词的模样,对此就是不置可否。
诚如青龙所言,跟错了人,绝对就是永远的心理阴影。
但好在青龙还有很多时间去填补心中的阴影实在不行也可以去阴曹地府将李隆基达成肉饼肉泥,发泄心中怒火就是重新做回自己的必备秘法。
当战场挪到范阳镇时,这场战争的输赢已然成为了定局。
此时安禄山身边能用的人只剩下他自己和他的儿子安庆绪,至于之前安禄山的得力干将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薛嵩等人,那就是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总之曾经在安禄山死后分领所部、继续分庭抗礼的四名安史旧将,就都已经先于安禄山被提前解决了。
当然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谋反,但是其秘密酝酿造反的地方实则为居庸关外的“蓟北”也就是在幽州与营州一线的长城外秘密筹备兵马,而这场密谋的开始,就来源于对东突厥阿布思的构陷。
而众所周知的是,营州从唐朝初年征伐高句丽开始,就成为了安置高句丽、靺鞨、契丹、奚与突厥的民族杂烩区。1
李世民对此很是不满,十分不理解这些皇帝和大臣都在做什么。
“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为何不去给大唐开疆拓土这一天天就会搞党争政斗都是李隆基这个皇帝不作为,否则大臣们又怎会只顾个人的蝇头小利,而不顾国家大义”
大唐和东突厥的矛盾不可调和,也是因为大唐没有调查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直接就将阿布思给杀死。
天宝十一年八月,安禄山讨契丹失利,当时因为东突厥阿布思集团占据营州,于是想要拔除肉中刺的安禄山就把处在营州前线的阿布思推到征伐契丹的刀锋上。
因为安禄山居心不良,再加上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又对安禄山十分信重。
至于信重的程度有多深,那众所周知的就是比信任太子李亨还要深。
甚至是安史之乱刚刚爆发,消息传到长安时,李隆基都直接不相信,还坚持说是传递消息的人在诬陷安禄山当然也正因如此,才导致安禄山能一路打到长安城之外。
本来军报和战场情况传递就已经够晚了,结果李隆基还不相信,根本就不设防在,直到安禄山都要打到自家祖坟来了,才惊慌失措的调兵遣将。
真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连高力士都忍不住神情复杂。
而就是在这样被皇帝信任的情况下,安禄山直接就构陷因为朔方节度副使、奉信王阿布思与自己同讨契丹,阿布思与自己不协,还亲率其部下叛归漠北等上奏。
这样一个奏折上去,阿布思就算是没有叛逃,也得赶紧叛逃了。
而两年后,阿布思被北庭葛逻禄部解送唐朝,从而又成为了杨国忠借以打击打击李林甫余党的牺牲品,最终被赐死。
当时在一旁看热闹的安禄山,听闻了杨国忠对自己的仇视,就赶紧借机把阿布思被杀的责任推给杨国忠,就此杨国忠既是安禄山的死敌,也成了同罗部的仇家。
安禄山这一招借刀杀人做得十分出色,因为在成功构陷阿布思后,他就心安理得的收降同罗部,同时又把同罗部失去首领的愤怒引向反唐和诛杀杨国忠。
于是,处在幽州的安路上与占领营州的阿布思余部达成了强强联盟,共同为阿布思报仇,积极反唐。
而原定历史也正如安禄山所料,同罗兵因首领阿布思被杀,与朝廷有着不可化解的矛盾,成为反唐的死硬分子。
即便是在安禄山死之后依旧效忠安庆绪,拒绝接受朝廷招降。
这完全就是因为大唐根本没拿捏住同罗的命脉啊
李世民在来到这里时,赶紧就派人去把杨国忠的头颅给保存下来,同时还秘密让人去给同罗部送信,其中说明安禄山阴谋的经过,并将杨国忠的头颅也一并送了过去。
当然里面必不可少的劝降诏安也是少不了。
刚开始同罗部可能只是心动,但在史思明归降大唐,还被厚赏之后,同罗部就更心动了。
尤其是在李世民又连着送了几封信过去,那就是一整个都倒向了李世民这边,欣然而快速的抛弃安禄山。
甚至在抛弃之前还给了安禄山一个狠狠的重击那就是把安禄山的无耻小人行径给说出来,并把一部分不想打仗的士兵也给带走,成功让安禄山原本就不稳的军心更为涣散。
到了退守范阳这一步,安禄山已经是距离死期不远了。
特别是在想要投降的士兵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李世民又给了安禄山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他居然公然让人在范阳城外日夜奏唱秦王破阵乐
这一波玩的就是四面楚歌,让范阳镇里的所有人都寝食难安。
当然更重要的就是唐军这边的军心和士气,那就是日益高涨。
很快安禄山就顶不住重压,慌不择路的要出城突破逃跑,只可惜一下子就被全歼因为安禄山手底下就算是自己的私兵,那也是没了战斗的念头,一心只想逃跑或者投降。
一场原本会持续八年之久,使得大唐动荡不安的安史之乱,在史思明投降归顺之后就直接没了一半压力。
而后面安禄山和其子安庆绪的被杀,就更是为这场平叛战争打响了胜利的鼓声。
大唐赢了
从安禄山叛唐开始,直到叛乱彻底被平息,从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开始,到长安元年十一月,这场差不多持续了一年之久的叛乱,终于成功被平息。
而这场胜利的消息四处传开时,郭子仪和李光弼那就是老泪纵横,连一向不苟言笑的颜杲卿等人,也是忍不住露出喜极而泣的神色来。
此时才十一岁,但也快十一岁的颜季明一脸兴奋的看着自己的叔父,欣喜询问大唐是不是真的赢了。
在得到了叔父颜真卿的肯定回答后,这孩子就是一整个喜悦蹦起来,还活蹦乱跳的要去欢迎胜利归来的陛下和大唐战士。
“好耶我要立刻去城头那里等陛下回来”
颜真卿听到侄子居然单独把陛下给拉出来,还将自己的亲爹给放到战士那一边去,那简直就是无奈了。
不过扪心自问,在陛下的光辉之下,堂兄的风采确实就是不怎么让人惦记。
还在跟着陛下回城的颜杲卿“”
所以爱会转移的对不对
反正后面论功行赏和大摆筵席时,那就是所有人都喜笑颜开,并满心满眼都是他们的陛下。
至于太上皇,那就是谁也没兴趣在这大好的日子提那个晦气的东西。
天幕之外,已经被朝廷重用的颜真卿看着天幕之中满脸欢喜的堂兄颜杲卿和两个兄友弟恭的侄子,心中酸涩与欣喜同在,当时忍不住突然潸然泪下。
杲卿,季明,这大唐盛世终究还是到来了
你们在地府之灵,可曾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