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之后得花点时间放在左仆射封德彝身上,要避免朝中官员做出不利于皇帝陛下之事,这便是御史的职责所在。
九天玄女是如何进行那抽奖的,众人皆是不知。
但他们都能亲眼所见神女素手一挥,记载着无数名字的江山社稷图便突然收起。
天地日月,世间万物,无数的山河川流和着缭绕云雾一同被收入图中,最后成为一卷可用手拿起的卷轴落在神女之手。
而嬴政这个名字就是在万众瞩目之中从那卷江山社稷图里浮现,直到这一刻,众人方才歇了所有念想。
“乃公就知道,神女必定就是更为喜爱那秦朝”
说什么喜爱秦朝,指不定都是喜爱嬴政弄出来的幌子
汉高祖刘邦连龙椅都不想坐了,直接愤愤不平的跳起来,左右转圈,还是觉得不服气。
只是涉及神女,他即便是贵为皇帝,却也是半点办法都没有,只得无奈认清现实。
“乃公终是比不过秦始皇矣”
刘邦恹恹的说完此言,就姿势不端的坐回龙椅,一副“神女爱咋咋地吧”的神情,直接就让在场的文武百官看得眼皮子一跳。
就他们陛下这样的本性,能被雅正端方又庄重慈悲的九天玄女看对眼才奇怪好吧
就算他们是汉臣,但也不得不说,神女选中秦皇嬴政,某个层次上就是眼光非常好。
毕竟连他们都不能昧着良心说他们陛下比那秦皇嬴政要优秀。
也就他们这位陛下脸皮厚过长城的城墙,才能说出那么一番话来。
九天玄女眉目慈悲神情庄严,手持江山社稷图,立于云雾高山之巅,语气淡然道。
嬴政,当你拿到此图,需谨记一件事江山社稷图记载天下,亦要用于天下万民,且只可供凡人使用十一次。使用此图的初衷必须是为了国家大义或用于民心,切不可用于私心私利,否则江山社稷图就会提前自行回到吾之手。
秦始皇嬴政听到此言,虽没有与九天玄女当面拜见,但仍然态度极为肃穆慎重的承诺“请神女放心,政定会谨记神女之言,绝不会将江山社稷图私心用之,也定不会谋取私利。”
“此誓言天地共鉴,祖宗同证,政必不会有半点违反”
仿若是听到了嬴政此番誓言,神女不悲不喜的面上露出一丝满意之色,微颔首,众人便见原本在神女手中的江山社稷图立刻就消失不见。
想必一定是到了那秦皇嬴政手中,众人酸溜溜的心想,但表面上谁也没有露出半分不满。
毕竟在没有得到神女眷顾的情况下,他们可不想因为某些不妥神色而让神女不喜。
在历朝历代众人心中酸涩又难过之际,大秦却是举国同欢。
要不是还顾及着皇帝陛下的威严,以及大秦律法,他们都要大声欢呼,奔走相告。
虽然天幕之心,估计没有哪个大秦人会不知道九天玄女娘娘对大秦的喜爱和赐礼。
这样普天同庆的事情并不只是发生在咸阳,还发生在大秦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郡县。
不管此前是楚国人,还是燕国人,现在他们都以自己是大秦人而感到骄傲
毕竟这可是九天玄女娘娘都喜爱垂青的大秦朝,差不多情况下他们也算是九天玄女娘娘喜爱的凡人。
这可真是一件值得去老祖宗坟前说道说道的好事情
大秦自上而下都是欢喜不已,这样的欢快气氛,却是叫那些有着反秦之心的六国贵族气得半死。
前楚国贵族项梁更是差点没把家里用来燕食2的食案3给掀翻了。
觉得叔父真的很像是在发疯的项籍默默地离他叔父远一点。
毕竟他力气这么大,万一阻止叔父发疯过程中弄伤叔父就不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项梁啊我的孝顺大侄子,真是谢谢你了
成年项羽确实暴躁残忍,但这是因为背负国仇家恨,而且还有一个叔父在身边一直灌输复仇思想,楚国灭亡时项羽就七八岁,一个孩子从七八岁开始就被灌输复国仇恨,还有不停的四处逃亡居无定所,直到十几年后秦始皇驾崩才算结束。
在这个过程中,就算是再怎么根苗正好的孩子都得心理变态。
但是现在项羽只有十一岁,就是一个孩子,思想再怎么偏激都不会偏激到哪里去,而且现在最亲的叔父项梁也没有死在秦军手里,所以还是可以拯救的。
至于张良,那就别想了,估计可能政哥这边想要重用他,然后张良就卧薪尝胆搞出荆轲刺秦或者高渐离刺杀事件。
政哥在听到反秦人士这四个字,也会有自己的思考,对政哥,只要他不磕丹药,那我们就可以放一百个心
刘邦和吕雉,估计都得成为大秦打工人,毕竟在政哥眼里没有性别之分,只有能不能给大秦打工带来利益的区别哈哈哈
1封德彝568年627年,本名封伦,字德彝,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唐朝宰相,北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之子。
出身渤海封氏。智识过人,初为越国公杨素幕僚,结为姻亲。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时期,受到内史侍郎虞世基倚重,狼狈为奸,使得朝政日益败坏。江都之变后,追随宇文化及,任内史令。宇文化及败亡后,归顺唐朝,渐得唐高祖李渊信任,拜中书令,封密国公,结为亲家。选为天策上将府属官,辅佐秦王李世民攻取洛阳,暗中支持隐太子李建成,二主之间投机取巧。唐太宗即位后,拜尚书右仆射。
唐贞观元年627年,病逝,追赠司空,谥号为明。贞观十七年643年,阴持两端之事暴露,追夺封赠,改谥号为缪。
封德彝生前深受唐太宗礼遇,并数次向太宗进献效忠之策。同时,他又暗中依附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曾打算废黜李建成,立太宗为太子,因封德彝力谏而止。但这些事非常隐秘,封德彝死后多年,才被唐太宗得知。
2燕食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àn shi,解释是大夫、士、庶人日常的午餐和晚餐。
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吃的主食是粟,也就是小米,小米蒸熟后,用“匕”来舀食,当时的“匕”就相当于现在的“勺子”;
当时的筷子叫“箸”,只用来吃菜。
当时盛饭的也不是碗,而是箪,是竹制的圆形器,所谓箪食壶浆,箪食瓢饮就是了。
3“几”或者“案”
从种类上来分,案的种类有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几的种类有宴几、凭几、炕几、香几、蝶几、花几、茶几、案头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