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节日礼仪话重阳(1 / 2)

第24课 节日礼仪话重阳

礼仪纵览

重阳节是汉族传统节日,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因此重九也叫“重阳”。民间在当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举行祭祖和敬老活动。近年来,因人们对老人的推重,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已提到了。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习俗“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我国政府在1989年正式将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

礼仪学堂

重阳节六大习俗

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望远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插茱萸、簪菊花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除了佩戴茱萸,唐代已有头戴菊花的习俗,后来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作用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初九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故重阳节又称菊花节,菊花又称九花。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全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