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1 / 2)

[清穿]东宫女官 张佳音 3779 字 1个月前

康熙每日早晚皆在太皇太后处, 容歆在太子院里耽搁了一会儿, 差不多也快到平时康熙和太子去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时辰, 遂她直接前往太皇太后在行宫中的住处。

容歆是不太了解行宫, 出了太子的院子便随便叫了个人为她带路。

而有眼力见儿的人还是极多的,那下人便是不知容歆的身份, 端看她身上的行头和周身的气质, 便不敢对她有半分无礼,恭敬有加地领着她往太皇太后住所而去。

太皇太后那儿的守门人是人认识容歆的, 离老远便向她躬身问好, 待走近了, 满脸带笑道“容女官身体大好了这可真是大喜事”登时

容歆笑着对他颔首,“是,这便来拜见太皇太后了。”

“您稍等,已经有人进去通报了。”

“好。”容歆应了,随后从袖中掏出一片银叶子,转身递给为她带路的下人, “这是谢礼,你回去当差吧。”

那下人点头哈腰地双手接过银叶子, 又冲着容歆和守门人行礼告退, 而通报的人很快便出来请容歆进去。

容歆行至正厅门外, 微微整理了衣襟,这才踏进去,一见太皇太后凤颜,立即便屈膝行礼, “奴才给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万福金安。”

“起来吧。”太皇太后声音慈和,“你这病好利索了”

容歆含笑应道“是,多亏了太皇太后和皇上隆恩,奴才已经痊愈。”

太皇太后一副放下心来的样子,道“你大病初愈,赐座。”

“奴才谢太皇太后恩典。”容歆也不推辞,径直坐下,未坐实,只占了椅子的三分之一。

“你这一病,倒教太子担心不已,日后可要保重自己。”

容歆允诺道“劳太皇太后和太子牵挂,奴才一定保重身体。”

一句话毕,她又自嘲着哄太皇太后开心“奴才这多年未曾生过大病,竟是忘了汤药极难下咽,以后可不敢再生病了。”

太皇太后顿时对苏麻喇姑失笑道“你看她,又不是小姑娘了,竟是还嫌药难喝。”

苏麻喇姑笑呵呵地回道“容歆这年纪,在您和奴才面前,可不是小姑娘吗”

太皇太后一听,望向容歆“还真是。”

她又仔细打量了容歆几眼,问道“听说你在宫外还有家人”

“回太皇太后,奴才父亲母亲健在,还有一个弟弟,已娶妻生子。”容歆作出回忆状,认真道,“奴才前年随太子出宫探望承恩公时还见过弟弟弟媳。”

容歆还知道,容盛去年又得了一子,只是她消息灵通、不限于宫内一事,实在没必要在太皇太后面前表现。

而太皇太后似是十分感兴趣一般,又问道“可有想念哀家记得刚嫁给太宗时,常常思念家人夜不能寐”

容歆敛眸,她没办法只将太皇太后的话当作闲话家常,遂一瞬后,抬头诚实地答道“奴才自幼便陪在仁孝皇后左右,与家人相处甚少,不甚亲密,但生恩难报,唯一能做的便是将自己的月俸存下来给父母傍身。”

“如此便已是极孝顺了。”太皇太后眼神中有理解和包容,“你样貌、本事皆有,出宫想必也能嫁个不错的人家,你家人没盼着你出去”

“说没有是假的。”容歆微笑道,“其实我家娘娘嫁入宫中前,乃至薨逝前夕,皆想要给奴才恩典允嫁,是奴才自己坚持留于宫中。”

她说着,眼神暗含坚定,“奴才舍不得我家娘娘,也舍不得太子殿下。”

太皇太后一叹,“你也是忠心。”

容歆未应声,只谦虚地一笑。

她确实是一心一意对太子,若是太皇太后和康熙心中坚信她对太子忠心,绝无其他私心,想必会对她更信任几分。

而太皇太后随后便道“不过你与那些早早为年老后考虑的老宫人本就不同,来日,太子必定会如皇上对苏麻一般对你的。”

“太皇太后过誉,奴才不敢。”

“并非过誉,这么多年,哀家也算是对你有几分了解,你当得。”

容歆眼神一动,太皇太后对她态度的变化,何尝不是对太子更加重视,而大道至简,于简单处着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遂容歆面上表现出几分犹豫之色,又好似坚定下来,起身跪下,请罪道“奴才有错,奴才御下不严,不过是病倒几日,太子的院子里便失了规矩,请太皇太后责罚。”

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对视一眼,继而严肃地问“太子院内发生何事你卧病在床,哀家知道与你无关。”

“奴才不敢因此便推卸责任。”容歆依然愧疚道,“绿沈是奴才信任的人,代我管着太子殿下院子,却未能教行宫的侍女懂得太子殿下身边的规矩,便是奴才有所失职。”

太皇太后听她说侍女失了规矩,眼一厉,问道“你细细说来。”

“毓庆宫的宫人一向各司其职,遂便是来到行宫,各处也皆有专门负责的人。但奴才今日一出了屋子,便发现一个陌生的侍女进了太子殿下的书房,她许是年轻不懂规矩,但若是有心怀叵测之人,奴才万死难辞其咎”

容歆声音中有些隐忧,“奴才先前总以为太子殿下年纪小,此时才发现,殿下没两年也可由皇上指婚了,若是被人带坏,移了性情或是坏了身体,可怎生是好”

而太子被带坏,是极其不能让容忍之事。

太皇太后重重地敲了一下拐杖,“如此不懂规矩地人,必须严惩”

“奴才当时便命人将其连同绿沈一起照规矩处罚了,只是那侍女说她是皇上新封的官永镇把总之女,奴才不知可否有妨碍。”

“犯了规矩,便是领侍卫内大臣的女儿也得罚。”

容歆低头未露神色,若是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牵扯极多,就是真的有错,也不过是小惩大诫,哪能是可以随便罚的

而太皇太后一时未想起叫容歆起来,康熙便领着太子进来,正好看到容歆跪着的场面。

康熙有些不解,向太皇太后行礼后,问道“容女官这是犯了什么错”